《童年》是一首由罗大佑创作并演唱的经典歌曲,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,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憧憬与困惑。歌曲中充满了对童年的回忆与怀念,同时也透露出一丝丝淡淡的忧伤。 开头部分通过“池塘边的榕树”、“操场边的秋千”等场景描写,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乡村学校环境,让人联想到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。接着,“黑板上老师的粉笔”、“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”则表现了孩子们对自由时间的渴望,以及对课堂学习的厌倦感。 随后,“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 / 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”反映了少年时期对于物质欲望的萌芽,以及经济条件限制下的无奈;“诸葛四郎和魔鬼党 / 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”则展示了他们对英雄故事的喜爱及好奇心。“隔壁班的那个女孩 / 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”更是生动地刻画了青春期初现的情愫。 歌词还提到了“嘴里的零食 手里的漫画 / 心里初恋的童年”,进一步强调了这段时期内心理变化的重要性。“总是要等到睡觉前 / 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”、“总是要等到考试以后 / 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”则是许多学生共同的经历,表达了后悔与自责的情绪。 “一寸光阴一寸金 / 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”这句话提醒人们珍惜时间,但紧接着“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/ 迷迷糊糊的童年”却道出了时间流逝之快,以及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迷茫。 最后两段歌词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自然景象,如“阳光下蜻蜓飞过来 / 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”,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。同时,也表达了孩子们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心情:“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 / 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”。整首歌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顾,传达了作者对纯真岁月的留恋之情,同时也反映了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上都会经历的思考与探索。
1/8